追星骗局:以“偶像”之名收割孩子,刷爆家长银行卡
一、“追星上头”的孩子,成了骗子眼里的“肥羊”
“你家孩子涉嫌泄露明星隐私,必须配合调查!”
“现在扫码付款,就能解除账户冻结!”
“不按我说的做,你爸妈的银行卡会被永久封号!”
这些话术,不是电视剧里的台词,而是真实发生在成千上万孩子身上的诈骗剧本。2025年刚过去的寒假,湖北一名初中女生小顾被拉进某明星粉丝QQ群,群里突然出现“警察”要求她配合调查。穿着警服的“民警”视频通话时亮出“证件”,吓得小顾用妈妈手机扫码转账3万元,直到一周后家长发现账户异常才报警。
这样的案例绝非孤例。2023年至今,全国已公开的未成年人追星被骗案中,单笔金额最高达35万元,甚至有11名孩子被同一团伙骗走近25万元。骗子专挑心智不成熟、追星狂热的中小学生下手,用“明星律师”“警察办案”“粉丝福利”等话术,把孩子绕进“自证清白”的圈套,最终刷爆家长的银行卡。
二、骗子“割韭菜”的三大套路拆解
套路1:假律师、假警察的“恐吓局”
“你害得偶像信息泄露,必须承担责任!”
骗子最爱用这招。他们会伪造明星粉丝群,突然在群里发公告,声称有人泄露隐私或涉嫌违法,要求群成员配合“律师”或“警察”调查。孩子一慌,骗子就趁机要求视频通话,用假制服、假证件制造压迫感,再以“账户冻结”“影响征信”“爸妈坐牢”等理由逼孩子拿家长手机转账17。
真实案例:2024年,13岁的小石刷短视频加入“偶像自建粉丝群”,被冒充律师的骗子威胁“泄露明星隐私要坐牢”,两小时转走妈妈12万元。
套路2:“1分钱领福利”的甜蜜陷阱
“扫码付1分钱,就能和偶像视频连线!”
骗子利用孩子“贪小便宜”心理,在短视频、QQ空间发布“明星签名照免费送”“粉丝返利红包”等虚假广告。一旦孩子扫码支付(哪怕只是1分钱),骗子立刻翻脸:“你用未成年人账户付款,导致系统被冻结!”接着用“解冻账户”的名义,让孩子偷拿父母手机反复转账。
真实案例:12岁的乐乐为帮偶像“打榜”,扫码支付1分钱后,被骗子以“解冻”为名15分钟骗走其父母8万元。
套路3:假票务、假周边的“杀熟局”
“我有内部渠道,演唱会门票打五折!”
这类骗子伪装成粉丝群里的“大粉”或“站姐”,声称能低价代购演唱会门票、签名周边,甚至伪造与明星经纪人的聊天记录。等粉丝交钱后,要么拖延发货,要么直接拉黑跑路。还会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用新骗来的钱填补旧窟窿,卷款数百万直至跑路。
真实案例:2024年,江苏一名“大粉”吴某以代购演唱会门票为名,诈骗38名粉丝超300万元,钱全用来追星和挥霍。
三、为什么孩子的钱这么好骗?
1. 追星上头,理智下线
许多孩子把偶像当成精神寄托,甚至认为“为哥哥花钱是天经地义”。骗子抓住这种心理,把诈骗话术和追星行为捆绑——比如“不花钱就是假粉丝”“不配合调查会害了偶像”。一旦孩子被情感绑架,就容易失去判断力。
2. 社会经验不足,吓唬就慌
未成年人对“警察办案”“法律追责”等流程一无所知。当骗子穿着假制服视频恐吓时,孩子根本分不清真假,只能乖乖照做。有孩子甚至以为“转账记录删掉就没事”,结果被连环诈骗。
3. 家长“手机带娃”,埋下隐患
“给孩子手机就不闹了”——这是很多家长的无奈选择。但孩子拿到手机后,家长往往疏于监管:不设支付密码、不教反诈知识、甚至让孩子随意绑定银行卡。江苏一名初中生小茵偷用妈妈手机,1小时转账20笔,直到花光存款,家长都毫无察觉。
四、家长防骗指南:三招守住钱袋子
第一招:给手机“上锁”
密码必须管牢:支付密码、银行卡号绝不能告诉孩子。
卸载高风险APP:短视频平台、小众社交软件是诈骗重灾区,未成年人尽量少接触。
开通报警功能:在支付软件设置“夜间锁”“大额转账验证”等防护措施。
第二招:和孩子“打明牌”
主动聊追星:别一听到孩子追星就骂,反而要了解TA喜欢哪个偶像,趁机灌输“理性消费”观念。
拆穿骗子剧本:告诉孩子:“真警察不会网上办案,更不会让你转账!”“天下没有白送的明星福利!”
建立求助机制:明确告诉孩子:“如果网上有人威胁你,立刻喊爸妈!天塌了有我们扛着。”
第三招:发现被骗后的补救动作
立刻报警:转账 12 小时内是黄金追款期,警方可通过紧急止付拦截资金。
保留证据:聊天记录、转账截图、对方账号信息全部保存好。
安抚孩子:此时责怪只会让孩子更崩溃,重点是教会TA“吃一堑长一智”。
五、社会合力:别让孩子的青春为骗子买单
平台要“堵漏”:短视频平台需加强“明星粉丝群”审核,封杀涉诈账号;支付平台应对未成年人账户设置转账限额。
学校要“补课”:把反诈教育纳入必修课,用真实案例教孩子识破“偶像陷阱”。
法律要“亮剑”:2024年武汉警方打掉一个伪装明星粉丝群的诈骗团伙,3人骗走十几万元,最终全部被判刑。唯有严惩,才能震慑骗子。
结语:追星可以,但别追进骗子的坑
偶像应该是照亮生活的光,而不是捅向钱包的刀。与其教育孩子“别追星”,不如教会TA“聪明追星”:
捂紧钱包:偶像不缺你的钱,但骗子缺。
保持怀疑:网上穿警服的不一定是警察,叫“哥哥”的也不一定是粉丝。
及时求助:真摊上事了,爸妈永远是你的第一靠山。
记住:任何在网络上逼你“自证清白”的人,都是骗子!你的偶像,绝不会用这种方式和你见面。

【广告】全网项目交流群
扫码进QQ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标签:
评论列表
追星骗局:以“偶像”之名收割孩子,刷爆家长银行卡...
一、“追星上头”的孩子,成了骗子眼里的“肥羊”“你家孩子涉嫌泄露明星隐私,必须配合调查!”“现在扫码付款,就能解除账户冻结!”“不按我说的做,你爸妈的银行卡会被永久封号!”...
@反诈联盟:追星骗局:以“偶像”之名收割孩子,刷爆家长银行卡...